-轉自工程塑料應用
塑料制品在注塑加工過程中,發(fā)現塑料熔料填充型腔時,如兩股或更多熔料在相遇時前段部分已經冷卻,使其不能完全融合,便會在交匯處產生凹槽,形成熔接痕。
塑料制品熔接痕產生原因
1、高速通過澆口的塑料熔體直接進入型腔,然后接觸型腔表面而固化,接著被隨后的塑料熔體推擠,從而殘留蛇行痕跡。
2、模具采用多澆口進澆方案時,塑料熔體流動前鋒相互匯合;孔位和障礙物區(qū)域,熔體流動前鋒也會被一分為二;壁厚不均勻的情況也會導致熔接痕。
3、采用側澆口,塑料經過澆口后無滯料區(qū)域或滯料區(qū)域不充足時,容易產生噴痕。
塑料制品熔接痕解決對策:
1、減少澆口數量。
2、調整澆口位置。
3、在熔合部附近增設材料溢料井,將熔合線移至溢料井,然后再將其切除。
4、在熔合線區(qū)域加強排氣,快速疏散此部分的空氣及揮發(fā)物。升高料溫與模溫,增強塑料的流動性,提高融合時的料溫。
5、改變澆口位置、數目,將發(fā)生熔合線的位置移往他處。
6、增大注射速度。
7、提高注射壓力,適當增加澆注系統(tǒng)尺寸。
8、減少脫模劑的使用。
9、縮短澆口與熔接區(qū)域的距離。
10、調整澆口位置,使塑料熔體通過澆口后碰撞銷類或壁面。
11、改變澆口形式,采用重疊澆口或凸耳澆口,在澆口區(qū)域設置足夠的滯料區(qū)域。
12、可減慢塑料熔體的初段注射速度。
13、增大澆口厚度/橫截面積,使流動前鋒立即形成。
14、升高模具溫度,防止材料快速固化。